“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平台蓬勃兴起,疫情摁下了数字经济的‘快速键’,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”在2020年“一带一路”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,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、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出,要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。在她看来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数字化转型,载体是数字化的课程和教材。
2020年“一带一路”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。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、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办,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。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、院校机构、行业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,围绕“数字职教建设 共商共建共享”主题,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把脉开方。
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平表示,数字经济正推动产业向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未来数字职教更要加快培训培养中高端职业技术人才,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人才。建设好“数字丝绸之路”更需要大量掌握数字技术的高技能人才。
“数字化是近年来职教领域面临的重大变化与挑战。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主任崔秀向认为,数字职教不仅只是引入、应用新技术,还应注重促进创新和改变思维方式。
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对此表示赞同,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,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“新翅膀”。在数字时代,简单重复性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将逐渐被新技术替代,人类的劳动将更多地集中在创新与创作。
如何创新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,发展数字职业教育,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的问题,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。鲁昕认为,各职业院校要深化数字职教的创新实践,推动职业教育从教材、教法、教师能力进行数字化全面转型。
“学校构建以沉浸、嵌入、互动、应用、协作、虚拟、跨界、触达为特征的现代课程。”深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学校直面人工智能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,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,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,推动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相关知识,进专业、课程、教材、课题。学校还采用人工智能+专业模式,强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多学科融合、多技术整合、多技能复合。
“中国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工作。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介绍说,这项工作以调整修订专业目录为载体,力求在职业教育的专业名称、课程体系、主干课程等方面进一步催生变革,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“火车头”。
如何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?张光平强调,各国高职院校、数字科技企业应挖掘整合各方资源,加强交流合作,推动产教研一体融合发展,推进技能+和数字+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,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,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端复合型人才。
深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深职院近年来深入推进“引企入教”,与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强强联合,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,合作开发技能等级证书和实训项目,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实践教学,培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“海豹突击队”。学校还联合招商局等企业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在4个国家建立5个培训中心,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。
鲁昕表示,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积极发挥新时代智库型学会作用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一起,共同探索、搭建职业教育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方法、路径、措施、平台,凝聚数字职教共识,深化数字职教实践,加快数字职教共建共享,共同应对当前职教发展的全球挑战,推动构建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。
据介绍,此次会议发布了《深圳倡议:推动数字职教共商共建共享》。《倡议》提出,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,应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,奠定数字职教理论基础;合作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标准,开发数字化职业教育课程,共享职业教育资源;合作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普及。